上海钢笔厂如何靠出口,年入几千万
现在谁还用钢笔啊?可能也就考试的时候用用了吧。键盘一敲,啥都出来了,方便快捷。但对做钢笔的厂家来说,这可不是小事,弄不好就得关门大吉。上海翎墨文具,就算是钢笔行业里活得还不错的了。
创始人李均,也算是在钢笔圈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。从2007年开始,他的钢笔代工厂生意一直挺红火,一年也能挣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。
图源:alibaba
不过,风光背后也有不少烦恼。一方面,大家都在拼价格,搞得假冒伪劣的钢笔到处都是,把市场都搞乱了。而且,代工厂也没啥话语权,利润被压得很低。另一方面,现在都流行无纸化办公了,谁还用笔啊?李均之前也做过自己的品牌“水妖”,但也没啥起色,很快就倒闭了。
眼看着生意越来越难做,李均一咬牙,决定转型做外贸,把钢笔卖到国外去。
2017年,翎墨开始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卖钢笔,做起了B2B的生意。刚开始那两年,啥也不懂,只能慢慢摸索。毕竟,跨境贸易可不是闹着玩的,光是把流程搞清楚就得花不少时间。
不过,李均也挺能折腾的,一边学一边干,慢慢就找到了门道。他发现,国外对质量好、设计特别的钢笔需求还挺大的,而且也愿意花更多的钱。
于是,李均就开始琢磨着做高端一点的钢笔。他请了设计师,设计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款式,还特别注重选材料,力求把钢笔做得更好。
他还特别重视客户服务,经常和国外的客户沟通,了解他们的需求,然后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。就这样,翎墨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,客户也越来越多。
到了2019年,翎墨一年也能出口几百万的钢笔了。2020年,更是直接爆发了,出口额一下子涨到了2000万!2023年,继续涨,突破了6000万!
图源:alibaba
现在,翎墨的客户遍布全球,既有小经销商,也有欧美的大牌奢侈品公司。他们家的钢笔,有的生产成本都要上千块,但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,价格还是比别人贵,但照样卖得好。
翎墨的故事,其实也代表了很多文具企业。一方面,国内生意不好做了,市场越来越小。另一方面,国内的文具生产链很强,价格也比较便宜,所以很多企业只能靠跑量来挣钱,很难把价格提上去。所以,往外走,去国外找机会,就成了很多文具企业的新选择。
中国文体用品协会统计的数据也显示,2020年,中国的文教办公用品出口额是这几年最低的。但从2021年开始,出口额就开始猛涨,2023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点。虽然2024年稍微降了一点,但还是排在历史第二。
美国,是中国文具最大的出口市场。除了美国,像荷兰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越南这些地方,虽然出口额还不是很高,但是增长速度很快,说明文具出海还有很大的空间。
这几年,也确实涌现出了一些在海外做得不错的国产品牌。千岸科技旗下的文具品牌ohuhu,就在海外的社交媒体上吸引了很多粉丝,在亚马逊和独立站上的年收入也有好几个亿。
图源:OneSight
可以说,文具企业也是出海大军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未来,不管是做高端市场,还是去更广阔的海外市场,相信国产文具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