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kTok美国禁令反复:透过这场风波,深挖中国企业出海的“阳谋”与“危局”
这TikTok在美国,最近真是演了一出大戏,看得人那叫一个心惊胆战,比追美剧还刺激。你说巧不巧,前脚还在传言美国要下架,禁令要生效,结果没过多久,TikTok真的就在美国应用商店里“消失”了那么十几个小时。当时圈子里都炸了锅,尤其是那些把TikTok当主战场做跨境电商的朋友们,那真是一脑袋问号,手心全是汗。
1月19号,禁令说要生效,这平台啪地一下真没了,然后呢?过了十几个小时,还没等你缓过神来,它又活过来了,赫然重新出现在了应用商店里。这操作,跟“死而复生”似的,要不是真的发生了,你都不敢信。
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为啥能这么短时间里“复活”?按说美国高院都发话了,说19号开始下架,任何美国公司给它提供服务,就得面临巨额罚款,动辄几千亿美金(据说按每用户5000美元算,算下来吓死人)。苹果、谷歌、甲骨文这些本来提供服务的,你说他们敢冒这个险吗?肯定不敢啊,第一时间就得把服务停了。可TikTok怎么又冒出来了呢?
这里面的门道,说白了,还是那位又要竞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。你想啊,源文章里也提了,TikTok自己都发声明感谢特朗普的努力。这事儿一出,特朗普就跳出来,给那些服务商吃了定心丸,说你们继续服务,罚款这事儿我来罩着,不会罚你们。有了这句话,服务商们一看,得,总统都发话了,这不就是“尚方宝剑”嘛,那咱就接着干呗。所以,TikTok才能在被“断供”短短十几个小时后,又快速恢复了服务。
不过啊,各位做跨境、做出海的朋友们,这高兴劲儿可别持续太久。这顶多算是个“缓兵之计”,是个短期内的权宜之策。特朗普是说了,下一步他要用总统行政令,把这个禁令再延期90天。也就是说,接下来的三个月,TikTok在美国暂时是安全的,可以继续运营。但问题是,90天之后呢?这才是悬在头上的那把剑,才是真正的大结局时刻。
那这90天后,TikTok在美国会有啥样的命运?源文章里也分析了,无非就是三种可能:
第一种,最好的,就是美国国会把现有的禁令推翻了,TikTok可以跟其他平台一样,正常运营。但这可能吗?说句不好听的,几乎是天方夜谭。你想啊,现在美国两党在TikTok这事儿上,那叫一个高度一致,都觉得这玩意儿有“风险”。哪怕特朗普现在为了选票,公开支持TikTok,甚至说要延期,但这能影响到国会那些老爷们吗?难啊!国会是自己高票通过的法案,要推翻自己打自己的脸,而且就算在特朗普自己的共和党里,对延期90天都有人不买账,更别提彻底推翻禁令了。所以这条路,基本可以判定,此路不通。
第二种,最坏的,就是彻底退出美国市场。这结局,对谁都不好。对字节跳动和股东来说,那损失简直无法想象。一个估值几千亿美金,影响力巨大的平台,突然就清零了,这谁受得了?而且啊,别忘了,这不仅仅是字节跳动一家公司的损失。TikTok在美国有1.7亿用户,其中还有700万是靠它谋生的商家!咱们很多做跨境电商的卖家,现在不也把TikTok Shop当成了新的增长点吗?一旦真退出,这些卖家怎么办?这些用户的习惯怎么办?最近不就有很多美国用户跑来小红书“避难”嘛,这足以说明TikTok在美国的分量。
更别提,对美国政府自己,这事儿也不是完全没影响。你看特朗普,之前也反对TikTok,现在为了拉年轻人的选票,态度180度大转弯,成了“救星”。如果真让TikTok彻底消失了,那他给年轻人的承诺咋办?那些依靠TikTok谋生的美国人,他们的不满情绪怎么办?所以,彻底退出这条路,虽然是“最坏”,但真走到那一步,也是个多输的局面。
那排除了“最好”和“最坏”,剩下哪条路最现实?那就是第三种——卖给美国公司。
对于特朗普来说,这估计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结局。他之所以争取这90天的延期,说白了,就是给TikTok找买家争取时间。而且他可不是白给面子,你看他提的那个方案,说希望成立一个合资公司,字节跳动和新的美国买家各占50%股权。这方案挺“聪明”的,一方面,他兑现了给年轻选民的承诺,暂时“保”住了TikTok;另一方面,成立合资公司,有美国资本“控股”(哪怕是50%)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两党的安全担忧。这等于是用一种交易的方式,试图平衡各方利益。
可话又说回来,这卖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。字节跳动过去几年,其实一直挺硬气的,好多时候表态是“宁退不卖”。这背后啊,有他们自己的战略考量,好不容易做起来一个全球现象级的产品,而且核心是技术和数据,轻易卖掉,等于把多年的积累和未来的潜力拱手让人,谁甘心啊?
咱们国家在2020年更新了《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》,里面明确写了“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”、“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术”这些,都属于限制出口的技术。TikTok最牛的是啥?不就是它那个牛逼的推荐算法嘛!这个算法,可以说是TikTok的“灵魂”,是它的核心竞争力。如果卖,这个核心算法要不要一起卖?如果卖,那就涉及到国家限制出口的技术了,得经过咱们政府批准才行。这无疑给出售增加了巨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。
之前冒出来几个潜在买家,比如那个搞AI搜索的Perplexity AI,还有个房地产大亨麦考特。一个说合并不全卖(想保留点话语权),一个说不要核心算法(想绕开技术出口限制)。听起来好像有点门道,但说白了,这些公司在美国的影响力,尤其是在中国这边的认知度,跟TikTok的体量和复杂性比起来,总感觉差点意思。这桩交易,不光是商业问题,更是个政治问题,得中美双方都能接受才行。那种在中国没什么存在感的买家,大概率是hold不住这种复杂局面的。
那这场大戏,对我们这些身在其中,或者正打算出海、做跨境电商的朋友们,到底提了个啥醒?或者说,我们该从中学到点啥?
第一点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:平台风险,尤其是被地缘政治放大的平台风险,是真实存在的,而且随时可能爆炸。
TikTok这么大体量的平台,技术牛,用户多,按理说在商业上是无敌的。但它现在面临的问题,跟商业竞争关系不大,纯粹是地缘政治的锅。美国觉得你的数据不安全,觉得你的技术有风险,那不管你在商业上多成功,说禁就可能禁。
这给所有想通过海外平台做生意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。尤其是做跨境电商的,有多少卖家把身家性命都押在某个特定的海外平台上?亚马逊、独立站、还有现在火热的TikTok Shop……平台固然是流量和交易的载体,是出海的跳板,但如果这个平台本身就处在风暴眼,随时可能因为非商业因素而动荡甚至消失,那你建立在上面的生意,是不是也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样,随时可能被海浪冲垮?
你以为稳定的平台,可能因为一纸禁令就突然中断服务;你以为安全的市场,可能因为政治风向变了就对你关上大门。对于那些把TikTok Shop当成唯一或主要渠道的跨境卖家来说,这心跳肯定跟坐过山车似的。今天特朗普保了90天,那90天后呢?再来一次“死而复生”的奇迹?还是真的大限将至?这种不确定性,对依赖平台的卖家来说,是巨大的煎熬和风险。
第二点: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这句话,放在出海和跨境电商领域,尤其要血淋淋地记住。
既然平台风险这么高,那怎么办?答案其实很朴素,但执行起来需要决心和投入——分散风险,建立自己的壁垒。
别只盯着TikTok一个平台搞流量,搞转化。Facebook、Instagram、YouTube、Pinterest,甚至是一些小众垂直平台,都要去尝试,去布局。流量来源要多样化。
更重要的是,要逐步摆脱对单一平台的过度依赖。最终目标是啥?是建立自己的品牌,沉淀自己的私域流量。
很多做跨境电商的朋友,是不是只把心思放在怎么在平台规则下把排名做上去,怎么拿到平台的流量扶持?这没错,但不够长远。要把用户从平台“捞”出来,引导到自己的独立站,引导到自己的社媒账号,引导到自己的邮件列表、WhatsApp社群等等。
有了自己的独立站,有了用户的联系方式,你就有了自己的“根据地”,有了直接触达用户的能力。这样一来,即使TikTok在美国真出问题了,你的生意不会瞬间归零,你还有其他的渠道,还有你可以直接联系、直接服务的用户。这才是真正的抗风险能力。
别忘了,品牌是有溢价的,而流量是越来越贵的。在海外市场建立一个被当地消费者认可和喜爱的品牌,这本身就是一道很深的护城河。它不依赖于某个具体的平台存活,而是根植于消费者心中。而这次TikTok的动荡,恰恰提醒我们,平台可以不稳定,但品牌价值应该是相对稳定的。
第三点:出海不只是“卖东西”那么简单,它越来越像是一场综合国力的博弈,需要在商业智慧、技术实力和地缘政治敏感性之间找平衡。
字节跳动和TikTok的故事,远超出了一个商业公司如何做海外市场的范畴。它涉及到国家数据安全、技术控制权、文化影响力,甚至是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。
对于我们中国的企业来说,出海不仅仅是赚外国人的钱,把中国制造卖出去。它背后,也承载着中国技术、中国模式、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意义。但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,我们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力,商业竞争,或者披着商业外衣的地缘政治打压。
TikTok的遭遇,提醒我们,在规划出海战略时,不能光看市场潜力有多大,竞争对手有多少。还要抬头看看天上的“云”(地缘政治气候),看看“脚下的地”(当地的法律法规、政策风险)。
对于像TikTok这样体量巨大的、掌握核心技术和数据的平台型公司来说,如何在海外市场发展壮大,同时又能保障自身的技术主权和数据安全,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是选择妥协,让出一部分控制权,以换取市场准入?还是坚持技术独立和控制权,哪怕可能面临市场受限甚至被迫退出?字节跳动“宁退不卖”的坚持,在某种程度上,体现了一种捍卫技术主权和战略选择的决心。但现实又是残酷的,市场的压力、政治的施压,都可能迫使你在一个“卖”或“不卖”的十字路口做出艰难抉择。
而对我们更多的中小跨境电商卖家来说,虽然不至于面临国家层面的技术出售难题,但也面临类似的战略选择:是all in某个流量平台,追求短期爆发?还是长期主义,花精力建立自己的独立站和品牌私域,寻求更稳健的发展?TikTok的例子告诉我们,后者可能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。
接下来这90天,TikTok在美国何去何从,依然充满变数。但不管最终结局如何,对我们这些在出海这条路上摸爬滚打的人来说,都应该从中汲取教训。别光看热闹,要看门道。要清醒地认识到,这条出海的路,从来就不是坦途,它充满了挑战,但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。
关键在于,我们能否在波诡云谲的环境中,保持清醒的头脑,制定灵活且有韧性的战略,不把命运完全交给别人。